西 泠 印 社 紫 砂 拍 卖 会
作品灵感源自金农《竹石图》古画,在《竹石图》中,金农题词曰 :“竹里清风竹外尘,风吹不断少尘生。此间干净无多地,只许高僧领鹤行。稽留山民金农画诗书。”
这款紫砂壶套组,龙文先生将题词首句分开铭刻于套组中的壶和杯上。壶上的“竹里清风”象征着无垢无染的内在世界,杯上的“竹外尘”象征着纷杂的外部世界。金农偏爱瘦竹,言曰 :“画竹宜瘦,瘦多寿,自然饱风霜耳。”此壶段泥砂感,恰可展现此种嶙峋况味。壶钮以真实竹节为之,给予观者丰富的审美趣味。壶旁砂杯以竹根为形,竹钉环绕于杯上,侧生细小竹枝,形态法于自然,浑然天成。所谓“画中之竹,已入壶上”。
款识:尧臣(盖款);尧臣壶(底款);尧臣、吕记(把款)
镌刻:尧臣造壶于宜兴醉陶居。丙子大雪。
高7.1cm 长13.8cm
说明:附作者本人亲笔证书及持壶照。
RMB:160,000-200,000
此壶由吕尧臣大师制作于一九九六年,壶上一只青蛙困于洞中,蛙洞四周砖块堆栈,顿生沧桑之感,结合此壶井栏之形,象征井底之蛙,壶身以冰纹装饰,更加凸显出古井中斑驳封闭之感。以充满妙趣的艺术化设计劝谏世人:井底之蛙视线浅薄,不可坐井观天,作品以“天外天”为壶名,广阔天地可供追寻,敢于突破方能有所作为,制壶亦是如此,吕尧臣先生将装饰技法揉合使用,加以灵活创新,方制出此件极具吕氏特色的标志性紫砂作品。
款识:陈国良制(盖款);国良制陶(壶内款);陈、国良(底款)
镌刻:博雅。手制于阳羡蜀麓。时丙申年。二〇一七年手制。
说明:附作者本人亲笔证书。
高7.5cm 长12.3cm
RMB:80,000-100,000
明代正德年间,供春于金沙寺中拟树瘿之形制成供春壶,是紫砂史上的一段佳话,享有“供春之壶,胜如金玉”之赞誉。这件供春壶由陈国良先生制作于二零一七年,选料原矿本山段泥,体量较小,玲珑可爱。取树瘿为形,瓜蒂为盖。壶身上纹理缠绕,皱纹满身,随形轻微凹凸,可见手捏之痕迹。温雅天然,充满率真意趣。
此三件清代砂壶在盖墙处都落有“贡局”款,此时期的贡局款紫砂壶多为外销器,如段泥壶上所见“鲍生泰”把款,即为宜兴鲍氏家族开设在上海的商号,其贸易范围十分广泛。此三件紫砂壶泥色各异,但在型态上具有诸多共通性特征,整体壶形较为相似,皆为笔挺之剑流,扁圆壶身外鼓,具有饱满感。且壶底皆设三足,呈鼎立之势。紫砂壶中的三圆足壶式多出现于晚清,并在当时蔚为风尚,壶底等距三足,如宝珠圆润,微微外撇,玲珑可爱。
清康熙·惠逸公制朱泥梨式壶
款识:惠逸公(底款)
镌刻:壬午仲冬日。惠逸公。
高6cm 长11.2cm
RMB:180,000-250,000
此件朱泥梨式壶意态稍扁,身浅口阔,壶身线条一气呵成,如行云流水,于何处稍加增减,皆会有损精神。莹润的朱泥娇红欲滴,泥料与制工的相得益彰,共同成就了此壶臻于完满的宝相。逸公以精湛的壶艺留名于朱泥陶史之中,与惠孟臣并称为“二惠”。在同类朱泥壶中,以诗词佳句署款者较为多见,而此类署以纪年时令加制作人姓名者,往往精致异常,或有人言为本尊所制,可称茶人之至宝。
逸公,惠逸公,清早期宜兴制壶高手,新考证其生卒年份当略晚于孟臣,但应在康、雍时期。逸公所制茗壶,形式大小与诸色泥质具备,尤泥色奇。作品雅致脱俗,巧而不纤。小壶亦有佳者,莫若大壶之古朴可爱。书法无定体,楷、行、草书俱佳,真书高雅,楷书有唐帖遗意。刻法竹刀、钢刀均用,或沉着或飞舞。工巧一类,可与孟臣相悉,故世称“二惠”。
清中期·孟臣款朱泥扁灯壶
款识:孟臣(底款)
镌刻:风光不与四时同。孟臣制。
高5.5cm 长10.7cm
RMB:350,00-50,000
孟臣,惠孟臣,传为明天启、崇祯间宜兴制壶名手(一说孟臣为清康熙、雍正间人)。江苏宜兴人,生卒不详,孟臣名号有君德、思亭等,孟臣是晚年自号,为时大彬后一名手。孟臣制壶,大壶浑朴,小壶精妙。《阳羡名陶录·家溯》、《茗壶图录》、《阳羡砂壶图考·别传》等著录中皆对孟臣开篇详加叙述。
款识:孟臣(底款)
镌刻:秀岚当我窗。孟臣。
高7.2cm 长13.2cm
RMB:450,00-60,000
此件梨式壶器表莹润可喜,将朱泥泥色之美展现淋漓。器身丰腴而不失雅致。以壶身、壶把、壶流之线条相互配合,构成独特的壶韵,使人观之难忘。整壶制工严谨,为难得之侍茗佳器。壶底镌文曰:“秀岚当我窗。”字迹秀丽,笔意延绵。岚为山中雾气,秀岚当窗,山色朦胧,自是佳景难逢,可持壶以观。
清早期·庞元济旧藏陈鸣远制紫泥苍髯腴叟松杯
款识:鸣远(印款),远(刻款)
传承:庞元济旧藏,美国李氏递藏。
镌刻:苍髯腴叟,远。
高4.1cm 口径宽8.5cm(杯身);高2.1cm 宽处9cm(底座)
RMB:2,800,000-3,500,000
鸣远,陈鸣远,本名远,号鹤峰,又号石霞山人,壶隐,清康熙年间宜兴紫砂名艺人,出生于紫砂世家,所制茶具、雅玩达数十种,无不精美绝伦,他还开创了壶体镌刻诗铭之风,署款以刻铭和印章并用,款式健雅,有盛唐风格,作品名孚中外,当时有“海外竞求鸣远碟”之说。陈氏还擅制花货,在茶壶形制设计上,力变明末筋纹器形,多以自然形体造壶,成为今日“花货类”的宗师,并使花货茶壶掘起成为紫砂茗壶的重要形制。此外,陈氏还尝试扩大紫砂造型的范畴与延伸,将青铜器皿和文房雅玩也包括进紫砂来,诸如笔筒,瓶,洗,鼎,爵等,极大的提高了紫砂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,对紫砂陶艺发展史建立了卓越的功勋。
清晚期·俞国良制东溪刻愙斋款紫泥传炉壶
款识:国良(盖款);愙斋(底款);东溪(刻款)
镌刻:云垂绿脚,香浮碧乳。东溪。
高8.7cm 长16cm
RMB:120,000-160,000
愙斋为晚清金石家、湖南巡抚吴大澂晚年所用号,于砂器中遇“愙斋”款者,必属佳器。吴大澂雅好金石鉴赏,收藏颇丰,尤为嗜好紫砂,曾专门延请俞国良等紫砂名手至家中制壶,壶底落以“愙斋”款。以吴大澂之艺术修为与鉴赏能力,承此款者极受藏家推崇。观此件愙斋款砂壶,威严庄重,于气势而言已非凡品可比拟。传炉壶式为俞国良代表之壶型,在壶的比例和曲度的把握上堪称典范,壶身曲线刚劲,塑出庄重浑厚之风范,又不乏文人之雅致。壶上由东溪镌刻:“云垂绿脚,香浮碧乳。”出自宋代《茶赋》,描写点茶后汤面乳花泛起的场景。
1. 俞国良(1874-1939),清末民国宜兴制壶高手。擅制“传炉壶”,匀亭有力,仿佛天成。曾受聘至苏州金石家、书法家吴大澂家制壶,用印“愙斋”,款式有“汉君壶”、“乳鼎壶”、“白泥大壶”。清末(1900)为两广总督端方造壶,印款为“匋斋”、“宝华庵”。曾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“太平洋万国巴拿马博览会”奖状和1936年、1937年“江苏省物品展览会”特等奖状。 2. 愙斋,吴大澂(1835-1902),号愙斋,江苏吴县人,同治年进士,曾任广东、湖南巡抚,精鉴赏,富收藏,善丹青,同治末年至光绪年间请紫砂名手为其制壶。 3. 东溪,赵松亭,清同治、光绪间宜兴紫砂陶刻高手。书刻别署东溪生、东溪
款识:思亭(把下款)
高8.7cm 长16cm
高8cm 长10.9cm
RMB:45,000-70,000
思亭壶式以俊秀高雅著称,在诸壶型中气韵十分出众,其名称来自清代的陶人陆思亭,此人因制壶工艺精湛而名声广播,后其名讳逐渐演变成为此类壶型的代称。这件朱泥壶把下刻以“思亭”二字,走笔顿挫有力,壶身光洁挺括,高虚盖与壶口相切,俊朗之风尤是可观。壶流曲度较小,线条和谐简练。妙手筑器,将思亭壶的秀丽灵动展现淋漓。
思亭,陆思亭,清初陶人,生卒不详。在朱泥器中,孟臣、逸公、君德、思亭原皆为清代制壶好手,也正因其名声大,先后为后世陶人藉名,成为宜兴朱泥小壶的代名词,其中君德、思亭更成为特定形制的名称。民间俗语:“一无名、二思亭、三逸公、四孟臣”。陆思亭主要是制作手工朱泥梨形壶为多,后因制作得以领悟,慢慢形成自家风格。后人因其所制作的梨形壶个性十足:犹如少女亭亭玉立而不失端庄、稳重,俊秀而不失典雅。因而,思亭就成了高身梨形壶的代名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