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矿,岩化程度越高,则砂性越硬,黏结性越低,烧成后透气性越好。但品质高、砂料纯的泥,制作难度大,工整度也差,成品率低。一把紫砂壶单从透气性上说,晶体相越高,品质越好,制作难度也越大;玻璃相越高,透气性就越低,制作难度也相对越低。
要在不降低泥料品质的情况下降低泥料制作难度,就需提高泥料黏结性、可塑性和烧结率。几十代人孜孜寻求各种与紫砂特性相近的矿物,将其与紫砂混调,这是古已有之的事情。存世古壶、出土古壶多有泥斑、色斑,就是古人调砂的明证。
早的调砂是“泥调泥”,就是用与紫砂共生的红泥作原料。古人虽然解决了泥料的可塑性,但没能解决“花泥”现象。上世纪80年代,今人把氧化铁加入紫砂泥中,“花泥”解决了,紫砂与化工开始了结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