紫砂矿在地下是与粗陶夹泥矿等组合在一起的,矿层较薄,不单独存在。
采矿分露天和井洞两式。红泥接近地表,露天开采为主。
紫泥、绿泥埋藏深,明代周高起《阳羡茗壶系》说“皆深入数十丈乃得”,明代吴梅鼎《阳羡茗壶赋》说“宛掘井兮干寻”,“若入渊兮百仞”
20世纪50年代以前,宜兴采矿尚无电能及机械动力和爆破技术,专司采矿的“宕户”,寻找矿体的方法是先在山凹处的石底试找“眼口”,见泥追泥,逐步深入,形成“宕口”。
(宕,音dang,即洞)挖进1米多后用黄石块搭拱券支撑,洞口极窄,要爬进爬出,坑道深入山岩数干米,深逾百米。豆油灯照明,镐锄为具,簸箕装料,短扁担挑运。防范塌方全靠敲打洞顶听音,“吃阳界饭干阴界活”。出宕的块状矿料用“狗头车”(木制独轮车)运至山下河边装船,分送专司炼泥的“磨户”开设的各炼泥磨坊。
1965年才开始爆破打井,机械开采,钢轨缆车输送。著名的“四号井”位于丁蜀镇黄龙山白岩村,“五号井”位于丁蜀镇黄龙山蠡墅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