NEWS 新闻资讯
器物 | 紫砂和锡的融合碰撞,快要埋没在历史中的紫砂技艺
发布时间:2023-03-03 13:20:50 浏览量:

紫砂壶的装饰

除了刻画、泥绘等

还有一种特殊的装饰技法

——砂胎包锡


包锡工艺是以紫砂作壶胎,壶外周用锡片包裹,再在锡片上刻画铭诗,嘴口、盖纽及壶把多以玉镶接(朱坚 创),高雅别致。明末散文家张岱在《陶庵梦忆》中说:“锡注以王元吉为上, 归懋德次之。夫砂罐砂也,锡注锡也,器方脱手,而一罐一注,价五六金……直跻之商彝周鼎之列而毫无惭色,则是其品地也”,言语之间对砂胎包锡壶称赞不已。砂胎包锡技艺,清中期朱坚的“三镶”装饰手法,是砂胎锡壶的典型代表。

640 (3).png



明末清初以来,锡壶与紫砂壶同时流行。清初锡壶以沈存周(约1629~1709年)为名手,至中晚期,朱坚将两种材料合而为一,创制砂胎锡壶。朱坚(约1790~1857年后),字石楳,浙江绍兴人。除了身为制壶名家,朱坚还擅长金石书画,精于鉴赏,著有《壶史》,惜已佚。其器皿落款丰富,除石楳外,另有朱坚、石梅、石眉、石某、野鹤道人、铁壶仙史等字号。朱坚活跃于嘉庆、道光年间,其砂胎锡壶的一大特色,为“三镶”装饰手法,即盖纽、壶注、把手三处镶玉。目前,国内多个藏馆还有其传世壶作。



640 (4).png

朱坚“石楳”款仿汉砖紫砂壶

清 道光

南京博物院藏



640 (5).png

朱坚“石楳”款梅花图诗文锡壶

清晚期

故宫博物院藏



640 (6).png

朱坚“石楳”款镶玉包锡紫砂壶

清晚期

故宫博物院藏



640 (7).png
640 (8).png

朱坚、杨彭年包锡刻花诗文紫砂壶

清 道光九年(1829年)

南京市栖霞区张化村清咸丰元年(1851年)墓出土

南京市博物总馆藏



640 (2).jpg

环竹壶

朱坚、红珊馆

清 道光六年(1826年)

高10厘米 长17.2厘米


640 (3).jpg


壶壁一侧题识:“松柏同春图。埜寉。”另侧刻铭:“如竹虚中,如环玲珑,用作茶具银铛同,雪瓯碧盌来香风。”行书署款:“道光丙戌三月。石楳制。”紫砂壶胎内底钤篆书阳文方印“红珊馆制”。


石楳即朱坚。埜(yě)寉,即朱鹤年,字野云,号野堂、野云山人,江苏维扬人,以山水、人物画著称。“红珊馆”,缺考。


640 (4).jpg

井栏壶

朱坚、潘大和

19世纪

高16厘米 长7.2厘米


640 (5).jpg

壶壁两侧上刻书画, 一面为梅竹,一面行草书刻铭:“一榻茶烟结翠,半窗花雨流香。石梅。”紫砂壶胎内底钤篆书方印“潘大和造”。


石梅即朱坚。潘大和,缺考,应是与朱坚同时期的制壶名家。



集紫砂与锡、玉于一体

不仅延续了文人壶的雅韵

又开创了紫砂壶的另一种风格

只是随着世人审美的变迁

砂胎包锡技法,也渐渐衰落

埋没在历史的潮流中

...



快速询价
给我们留言 30分钟内回复
0510-87566106
微信公众号
商城小程序
官方客服
团泥六方宫灯吴玉芬
*为必填项
联系人*
联系电话*
简要描述
点击更换验证码